CD-PLAYER :REVOX B225。STUDER A727。MAGNAVOX CD502。
PRE-AMP :D.KLIMO MERLIN LS(FIRST VERSION)
POWER-AMP:RCA MI4288-JY
SPEAKER:
SUPER TWEETER--PAMPA 5-20L
TWEETER:EV T-35,UNIVERSITY HF-206。
MID-RANGE:JENSEN D30+WE 31A HORN
WOOFER:UNIVERSITY C63W
劇院系統所需配備如下
電腦訊源:ATI 1950PRO by MSI,DIAMOND-MX300同軸輸出
DA:TASCAM DA20
投影機:EPSON TW-700
玩到現在,對於系統走向以及單體的瞭解,整個都有清楚的概念。
由於『最終兵器』尚須確認!所以目前系統走向,大致上會先確定在這邊!
當然,不是晾在那邊,每天還是在持續的做測試!
至於測試以及微調,有機會會分享給大家知道....
『最終兵器』的話...嗯0亨~ 我就先保留了!!
玩音響
若只是單純的興趣,總有退燒的一天!(當然很大一部份跟摳摳有關)
若只是單純的欣賞,很快就退燒了!
那若是要把這個當作生財的工具...嘿嘿~那整天只會想到錢錢錢,這種人真的會得到樂趣嗎??
玩音響也沒啥大不了,看你是把他定義在『玩』、『欣賞』、還是『生活的一部分』??
每個人的耳力不同!
能夠通過層層考驗並且經過嚴格訓練的更是少數,就像是醫師也有第一名跟最後一名的差別呀!!
若是聽力不好,錯把如花當成林志琳的也是不在少數啦XD(若如花是您的菜,那當小弟沒說@@)
來張曝光30秒的系統照。5D2的夜拍+低底噪,真的是可圈可點!!
OK!好像跟主題無關~
所謂小弟系統的另一面,指的就是對面啦!!!!
對面是這樣!!!!!
左邊都是父親親手製作,右邊有父親製作也有歐洲手工琴!
話說我先簡單講解一下小弟的經歷。
小提琴資歷:25年。
鋼琴資歷 :15年。
二胡資歷 :7年。
長號資歷 :2年。
正統音樂班出身:小學、國中、高中、大學。全部皆應屆正統訓練出身。無中斷。全公立、國立。
正統提琴工作室提琴調整:25年超過!(我父親為提琴製造者)
聆聽音響資歷:25年。(請參考台南系統)
電腦音效卡資歷:10年。
發燒音響資歷 :2006至今~(我自己是從NF-01A開始計算)
絕對音感,有。
擁有絕對音感的人,會再具有以下技能。
1.無須調音器輔助,即可調整為LA=440HZ,或是442HZ。誤差在±0.2%以內。
2.瞬間判斷單音音高。任何音色皆可。
3.瞬間判斷和聲大小。大小二三六七度,增四減五,完全五、八度。
4.瞬間判斷和弦屬性。標準能力應該介於屬七以及屬九和弦之間。大小增減三和弦為基礎能力。
5.快速判斷和聲以及曲式型態。
還有一些可能尚未記載的,以後會補上!
單純玩音響,就像師傅領進門,修行看個人!
聽力真的很重要!!
都一樣一張唱片放出來,一般人只會聽好不好聽,順不順,大概就這樣。
我們聽得是為何她這裡要換氣,可能跟年紀、背景、派門有關系,還有詮釋方式,以及其他優缺點。
講到音響系統表現方面,低音該出來多少,速度的掌握,中音的厚度以及失真度,高音的空氣感以及確實到達的高度,太多太多了!!
同樣的CD,我們的耳朵能接收到的資訊(情報量XD),遠比一般人還多!!
也因為這樣,我們用受過訓練的耳朵,若是有適當經驗的輔助,往往能跳脫系統所能表現的極限,
直接聽出他的音質!!
所以有時候,我們在跟別人討論同一張CD,若不是音樂科班出身的,往往會覺得我們在講蝦咪@@
喔對了,還有另一個最大的好處。
播放小提琴的CD,就我自己來判斷了。
播放鋼琴的CD,我可以自己判斷也可以請到一海票鋼琴主修的同學、老師來判斷。
播放二胡或國樂的CD,我請自己或是國樂主修的同學、學長來判斷。
播放管樂的CD,也可以請各個主修的同學來判斷。
我自己都可以判斷,但請主修的同學學長姐學妹來幫忙判斷,為的是什麼??
力求精準!!!!!!
這是我最大的優勢!!
這個系統就是在這個嚴苛的考驗之下所形成的!!
只有玩音響,當然很無聊。
小提琴+音響,樂趣無窮!
小提琴+麥克風+音響,千變萬化!
小提琴+5D2/錄影錄音+音響,乎呼,海闊天空啦!!
同樣的一門藝術,端看使用者個人的心境、背景、造化、知識、技能!
當然,還要有緣份~有機會接觸各類型的音樂、音響、詮釋方法(小提琴、樂器類的)!
玩音響,可以沒什麼,也可以很有料!!
10 則留言:
請問播放出來的音像是否往牆內伸展嗎?進而不感覺喇叭存在?
每個發聲源聽起來是否都有一個自己的音像背景?最後全部連在一起.
現有聽過的CD是否都有上是聽感還是都有, 不管錄音間或現場.
工程師冒昧向您請教Thanks!
1.往牆內伸展就是有喇叭存在的問題!應該要調整到直接從喇叭的後牆出現聲音。
但坦白說,號角比較好達到!一般紙盆喇叭要最頂尖的擴大器才有機會!
2.音像不能各有特色,否則一定會打架!但許多人的『音像』定義不大一樣,可否詳述?
3.看不懂@@? :)
Anser 1: 認同,不過前訊號增益夠, 夠給紙盆喇叭損失也能達到上述聽感.雖我用2405h+288c+Utah15''+diy Xover
Q2.我指的音像是指所發聲音的聲源在喇叭重建時前,中,後的相對位置.夠Hifi 時muti-tone ,muti-path會出現的意思.
Q3:現有聽過的CD是否都有上"述"前,中,後的相對位置的聽感,還是都有, 不管錄音間或現場.
Thanks reply!
1.增益夠是指訊源嗎??
2.這是最基本的。並不會很困難!
3.現場一定沒問題,錄音間要看怎樣混音的唷~若是分軌錄進去的,那當然不會有相對位置!
要免除這種疑慮建議可以以dvd做調整!
:)
講到錄音間, 有部片子紅色小提琴不知是否看過,我覺錄的不輸CD.
另外他音像相對位置, 還會依運鏡 locate 相對位置,聲音不會亂竄,超神的.
嗯 他的錄音確實不錯!!
若是CD能調整到DVD那樣的臨場感!
就有相當的程度了!!
Dear Sir..
再冒昧向您請教您對FM268有何看法?上次音響展有聽嗎?
此機FM268有可能改善相位誤差或分軌錄音不佳的問題嗎?
有些CD低頻像鼓聲重播很渾濁 ,有些就很清楚 ,我高度懷疑錄音時等化頻寬推過大,不夠細,
造成相位誤差,錄近CD.
重播低頻才這麼渾濁.
FM268沒聽過
但分體的FM108 有聽他推JBL~
慘不忍睹!!
兄台有音響展的CD嗎??前兩首的鼓聲表現如何??
或是兄台可否舉一下不好的CD以便小弟辨別~
謝謝~
:)
上次音響展的CD第兩首的鼓聲表剛好在会廠JBL豎起來號角那對聽到 ,音像前,中,後的相對位置不明確 ,也就是不立體 ,後面空掉,不夠Hifi 也就 細節不夠, 底頻鼓皮變沒泛音 .
This case CD ok,其實不覺那號角有不對, 前面都decay掉一堆signal.
This CD have issue...No:3
【专辑名称】:圣桑:第三号管风琴交响曲
《Saint-Saens:Symphony No.3 Organ》
【艺 术 家】:Karajan,Saint-Saens
【音乐类型】:交响曲
【唱片公司】:DG、439 014-2
【发行时间】:1982
【资源品质】:CD
低頻管風琴渾掉.
2F FM 沒聽嗎?不知怎Gain 很夠, 但所有樂器音像都變太大,LP-pre amp都這樣, 但不會發生造成相位偏差 ,不夠Hifi .因我就聽過LP的鄧麗君音色輸CD鄧麗君的.我認為相位偏差對小訊號最傷, 以致沒泛音,諧波decay最凶.
DG的CD現在普遍都素質不佳了~我會去找來聽的!!
訊號源若是早期飛利浦系統的應該都有一流的表現!
至於JBL...早就不是JBL了!!!
不過展場沒有一套系統可以跟我的系統匹敵~
用展場的CD在那邊聽全部打槍!!
自家用的好太多了~
:)
張貼留言